发布时间:2011-10-17 15:14:59
儿子花钱大手大脚,富妈妈定下“改造”计
2004年10月1日,国庆长假的第一天上午,我和丈夫坐在家中翘首盼望儿子李炯归来。没想到10点多了,儿子突然打来电话:“妈,我被困在学校,你快点让爸开车来接我吧!”以往放假,儿子都乘公共汽车回家,怎么这次突然要爸爸去接?听着电话里儿子急促的声音,我和丈夫的心悬了起来:儿子病了,还是出了什么意外?“炯儿,你别慌,快告诉妈妈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“妈,我现在身无分文,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。”儿子这一句有气无力的话让我如释重负。“上个月不是往你的卡里打了5000元吗?怎么这么快就花完了?”儿子很不耐烦:“哎呀,怎么又唠叨个没完,不就5000元吗?”说完,“啪”的一声挂了电话。我转身向丈夫苦笑道:“这就是你的宝贝儿子,花钱如流水脾气还不小。都是你惯的!”丈夫笑笑:“谁叫他老子我有钱呢!”“即使再有钱,也不是他这么花法呀!”“别说了,难得休几天假,就去接接咱们的宝贝儿子。”丈夫把我拉上车。
我和丈夫在学校门口看见了儿子。儿子一上车,我就问:“你一个月花掉5000元,这些钱是怎么花出去的,总该给妈妈说个子丑寅卯吧!”儿子避而不答,掏出一部新手机津津乐道:“妈,你看这手机好看吗?最新款式,很时尚,还带摄像。”我问:“多少钱?”“不贵,才2500元。”说着,儿子打开手机对准正在开车的父亲,“啪”地摁下按键,然后把手机递过去,“老爸,瞧瞧你的光辉形象。”
丈夫笑着说,行啊,儿子,你比老爸还会享受!我接着追问:“你原来的手机呢?”儿子轻描淡写:“那手机呀,样式老土,功能单一,我送人了!”
我气得血直往脑门上涌:“还没挣钱就学会了大手大脚花钱,就是家里有座金山,迟早也会被你挥霍光!你知道吗?5000元对一个农民来说,或许是一家人一年的收入,可你……竟然就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花完了!”儿子扭过头,气呼呼地望着窗外:“咱们家不有的是钱吗?妈,你干吗这么小气!”,这时,丈夫插话了:“少说两句行吗?儿子好不容易和我们团聚一回,别为了区区5000元闹得一家人不开心。”丈夫如此庇护儿子,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,不再说什么。一路上,儿子再没搭理我。显然,他还对我的“小气”耿耿于怀。
回到家后,听说儿子这次月考在全校1000多名学生中排名第八,丈夫高兴得拍拍儿子的肩膀:“小子,有出息,爸爸奖励你1000元,让你假期玩个痛快!”儿子自然不客气,在三天内将1000元花了个精光:请同学吃饭花去500元,蹦迪用去200元……
接下来的3个月,儿子每月的消费没下过3000元。
看见儿子挥金如土,我不禁忧心忡忡:在儿子眼中,家里的钱不过是一沓沓花花绿绿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纸,他从不知道每一分钱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勤劳动!如果任由他这样挥霍下去,岂不成了纨绔子弟、败家子?不行!我一定要改造儿子,让他知道挣钱是多么不容易,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。为了排除改造儿子的障碍,我费尽唇舌终于做通丈夫的思想工作,赢得了他的支持。
一个打造“节约型”儿子的计划在我心中悄然形成。
街头练摊几多苦?!儿子方知挣钱难
2005年1月,儿子放寒假后百无聊赖,我乘机问他是否知道父亲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,让我们娘俩过上幸福生活的。儿子摇头。我告诉他:“你爸是从‘地摊匠’摸爬滚打到今天的。”儿子瞪大了眼睛。“这个寒假你愿意和妈妈一起去摆地摊,体会一下你爸当年打拼的辛苦吗?”“妈,用得着吗?再说那多丢人啊!”我激将道:“就知道你没这出息,平常还说自己是什么男子汉!”这一招果然奏效,儿子极不服气地说:“去就去,反正呆在家里也无聊!”一番商量后,我们决定去边远乡镇卖年画、对联。为了达到目的,我和儿子约法三章:不能半途而废,不能多带一分钱,不卖完年画和对联决不回家。
腊月二十三下午,我和儿子用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两大箱年画和对联出发了。傍晚,到达20多公里外的一个圩镇时,儿子累得把自行车往边上一丢,瘫坐在地上,边_擦汗边有气无力地说:“又累又饿,一定得找个饭馆好好吃一顿,然后美美睡上一觉。”“遗憾的是,妈妈身上仅有30元,我们得节约着用。”一听只有30元,儿子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。在一家面馆半饥半饱地吃过一碗面条后,我们住进旅店。旅店的条件很差,“呼呼”的寒风从窗户灌进来,冷得人直起鸡皮疙瘩,被子很薄,而且有股难闻的异味6见没有空调和宽大舒适的席梦思,儿子的嘴噘得老高:“妈,咱们能不能换个好的地方?”我掏出剩下的12元说:“就剩这些钱了,你看着办吧!”儿子只好悻悻地回到房间。
第二天早上,饿极了的儿子狼吞虎咽地喝了一碗稀饭,啃了几个大馒头,然后和我赶到集市上。由于“黄金”摊位已被抢占完,我们只好把摊摆在一个不起眼的风口上。腊月的清晨天寒地冻,儿子冷得直打寒噤,不停地哈气、跺脚。起风时,刀子样的寒风裹挟着垃圾和尘土迎面扑来,让人睁不开眼睛,刮得对联和年画满地飞,我和儿子一时间手忙脚乱。风停下来时,儿子一屁股坐在地上,气冲冲的,看谁都不顺眼。
从早上8时到下午4时,我和儿子在寒风中站了整整8个小时,仅仅卖了41元。除去本钱和饭钱,这一天算是白干了。回到旅馆,儿子躺在床上沮丧地打退堂鼓:“妈,我们回家吧!”看着儿子的手和脸冻得青一块紫一块,我的确有些心疼:从小到大,他哪曾吃过这样的苦?可如果答应了他,教育儿子的计划岂不成了泡影?我摇摇头,语重心长地说:“我们是来体会你爸当年创业的艰辛,而不是来享福的,你要忘记自己有一个优越的家和一个有钱的爸爸。试想,哪一天爸爸和妈妈没钱了,将会是怎样的情形?”我的话触到了儿子的思想盲点。儿子想了想,放弃了回家的念头。
腊月二十八,生意特别红火。我和儿子吃过早饭后,忙得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。等我们把年画、对联卖得一张不剩,已经是下午3时。这时,我们才发现肚子还唱着“空城计”,饿得“咕咕”直叫!儿子说这些天一直是饱一顿饥一顿,今天一定要美美吃上一顿。来到饭馆,儿子要吃红烧鱼,可是一问价,一盘红烧鱼要20元。儿子说:“算了,还是来盘红烧豆腐吧。挣钱太辛苦了,花着心疼。”以前请同学吃一顿饭就花好几百元的儿子居然懂得节约、心疼钱了。
这次练摊,前后历时6天,除去开支和成本,我和儿子净赚560元。回到家的那天,儿子变戏法似的拿出两条围巾围在我和他爸爸的脖子上:“老爸老妈,我长这么大,还从来没送过你们什么礼物。这围巾虽然便宜点,质地差些,却是我辛辛苦苦挣钱买的。真正的温暖牌哟!”儿子的一番话温暖着我的心房,我赶忙扭过脸偷偷抹去激动的泪水……
节约成就自强,儿子带着传统美德远涉重洋
儿子把练摊经历写进了日记:“短短6天时间,漫长而辛苦,仿佛吃尽了这一辈子的苦,挨饿、受冻、摔伤,甚至还要遭人白眼,至此我才体会到挣钱是多么不容易的事。连我自己都感到奇怪,花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居然有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——心疼!现在想想,以前大手大脚花父母的钱是多么荒唐多么不懂事呀!”我背着儿子把日记给丈夫看。丈夫感叹地说:“儿子成熟了,这些体会是我花多少钱都无法买到的。”
2005年7月,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东大学。2006年6月,儿子终于如愿以偿,在几百名报考生中脱颖而出,以第三名的成绩顺利考上了“2+2中法双学士”。消息传来,我和丈夫激动了好一阵子。
2007年元月30日儿子打来越洋电话:“爸爸妈妈,中国留学生在法国打工的现象很普遍,看见那些学长们打工挣钱补贴学习和生活,我十分羡慕。我决定从下个月开始一边读书一边打工,这样可以挣些钱,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。你们不要为我担心,街头练摊那么苦我都挺过来了,还有什么苦不能吃?现在,我终于明白妈妈当初的良苦用心。妈妈,感谢您!”
夜深人静,天涯咫尺。读着儿子的E-mail,我时常感动得热泪盈眶。泪眼中,我仿佛看到早已脱胎换骨的儿子就站在跟前,一天天自立、自强起来…(来源:中国家长教育网)